欢迎光临
我们一直在努力

成都大学研究生真题(成都大学研究生真题答案)

成都大学研究生真题,成都大学研究生真题答案   选择适合自己的那一类培训机构之后,就要去试听一些,基本上花一天时间,就能够听个大概,主要试听它的老师授课风格,课程内容,复习计划、复习节奏,看一些它的资料资源等等,基本上就可以选定一个自己喜欢,适合自己的培训机构了,如果选定一个机构之后,就要踏踏实实跟着机构的节奏去复习,不要来回摇摆,来回由于,复习时间不等人的。  在选择考研机构的时候,一定要综合的去考虑考研机构的水平和收费。因为如果选错的话,浪费的不仅仅是自己的钱,还有自己备考的时间,我们在选择考研机构的时候,要分别从考研机构的口碑、教师水平和授课情况来看。海天考研机构还是不错的,我个人在考研的时候用的是高途考研机构,也比较推荐,里面的老师讲东西很细很清楚,对重点的把握也很到位。到最后的时候我心态有一些崩溃,都是老师在帮我梳理。所以考研机构的时候尽量选择口碑好的考研机构,如果有条件的话,建议去试听一下课程,看看课程是不是能够被自己很好的接受。 2014四川大学中国史考研真题

历史学考研网

三、简答题

1.唐代中后期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

唐朝经济重心由北向南偏移的主要表现:

(1)南迁增加了南方人口数量。唐朝经济重心由北向南偏移的主要表现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。充足的劳动力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,因此,北方人口南迁增加了南方人口数量,这在一定程度上,推动了南方农业生产。安史之乱前,我国北部河南一带及河北一带是人口发展最快的地区,北方与南方的人口差异较大,两者比例为6:4,北方人口总数远远高于南方。但安史之乱发生后,南北方人口出现了逆转性变化,社会局面也发生了扭转,严重影响了我国唐朝人口分布和增长。南方人口越来越秘籍,极大推动了南方经济发展,与此同时,经济重心也由北向南偏移,且持续了很长的时间。

(2)南方土地利用率提高。随着南方人口数量增长,其农业也不断的发展。最初,南方的农作轮作制从一年两次逐渐过渡到一年三次。西南地区采用复种方法,使稻麦一年收割两次,后来采用间歇轮作复种,间歇轮作等方式,使一年内农业丰收三次,提高了农作物产量,充分利用土地进行农作生产,使土地利用率进一步提高。后期,南方开始围水造田,进一步扩大农业生产。

(3)农业生产技术发展。《耒耜经》提到,在唐朝江南地区,农作物生产主要工具包括耙、犁等,土地经过犁田处理后,将土块用耙碾碎,并拔掉杂草,最后用犁将地面压平,使土地达到种植标准。

(4)南方水稻种植是我国粮食主要来源。随着南方农业的不断发展,开发的水田也越来越多,农作物品种分布产生了一些细微变化。栗和麦是我国唐朝种植的主要农作物,栗的产地较多,包括四川东部、河西走廊、黄土高原以及华北平原等地区。安史之乱发生后,大量的北方人口向南迁移,使水稻种植技术得到了提高,而品种也逐渐增多,发展到后来,南方水稻逐渐变成了我国的主要粮食来源,其产量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据第一,极大地推动了南方的农业发展。

(5)南方经济作物专业课种植技术逐渐提高。茶叶的种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经济作物种植中,且种植技术较为成熟。江南地区还出现了密植型的茶园。

(6)南方生产技术的发展。北方人口的南迁,提高了南方小麦种植技术,使南方的稻麦产量逐渐提高,大大提高了其经济发展水平。

2.清代前期在边疆地区施行的不同于内地的统治措施

(一)东北地区。在东北地区,清廷实施军府制,设奉天将军驻盛京(沈阳),吉林将军驻吉林,黑龙江将军驻齐齐哈尔。又分设总管、副都统等机构,加强管理。对于 边远地区如黑龙江下游、库页岛等地未入旗籍的少数民族,则沿用当地旧制设乡长 (喀喇达)和姓长(噶珊达)。清政府还在黑龙江两岸和额尔古纳河设卡伦,建立常规巡边制度,加强对俄国的防范。

(二)蒙古地区。在内外蒙古地区,均实行札萨克制,即盟旗制度。蒙古各部划分为旗,旗是基本行政单位,合若干旗为一盟。旗有札萨克(即旗长),盟有盟长。札萨克为世袭之职,盟长则由中央任命。此外,中央又派大员驻在各要地,以加强控制。此外,清政府在内蒙古地区设察哈尔、热河都统、绥远将军,在外蒙古地区设乌里雅苏台将军、科布多参赞大臣、库伦办事大臣等,以加强对蒙古地区的管理。

(三)新疆地区。在新疆地区,乾隆时征服准噶尔及回部后,为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统治,设伊犁将军,驻惠远城(今霍城东南),又设参赞大臣为辅,总理天山南北路之军事、政治、边防诸务。在天山南路地区,也就是在回部(维吾尔族)地区,于喀什噶尔(今喀什市)设参赞大臣,节制天山南路各城。伯克,由维吾尔贵族充任,以管理各城事务,但废除原有的伯克世袭制,伯克可随时升调,其制与内地的官制基本相同。

(四)西藏地区。乾隆年间,清廷提高了驻藏大臣的职权,明确规定驻藏大臣和达赖、班禅的地位平等。西藏地方的行政、军事、财政长官及各大寺庙的管事喇嘛,都由驻藏大臣会同达赖简选。西藏的对外联系,均由驻藏大臣全权办理。达赖、班禅的财政机构的一切收支,统归驻藏大臣稽查总核。达赖、班禅的继承人问题,也必须由驻藏大臣监临决定。乾隆帝特创金本巴瓶制度,在大昭寺内设一金本巴瓶,规定达赖、班禅及大呼图克图的灵童转世,须由诸喇嘛当众于金瓶内抽签,并由驻藏大臣或理藩院尚书亲临监督确定,以避免地方上层贵族操纵,加强中央政府对西藏地区的控制。

(五)西南地区。清初对苗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统治是沿袭元、明的土司制度, 即以少数民族的首领担任当地的土官,文职有土知府、土知州、土知县等,武职有宣慰使、宣抚使、安抚使、招讨使、长官等。自明朝以来,为了加强中央的权力,消弭土司之患,即开始改土归流,就是废除世袭的土官,改设可以随时任免的流官。清朝也不断实行改土归流政策,但集中地、较大规模地改土归流,是在雍正一朝。雍正四年(1726年)至九年,清政府采纳云贵总督鄂尔泰的建议,通过招抚和镇压相结合的办法,在少数民族众多的广大西南地区,进一步实行“改土归流”政策,将很多少数民族世袭的土司改为流官。清廷在原土司地区设立府、厅、州、县,实行与汉族地区相同的制度,如清丈土地,编制户口,纳粮当差等。大大加强了西南地区与内地的联系,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,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及西南边防。

3、洋务运动的主要成就

(一)军事工业。洋务派办的军事工业9是从1861年曾国藩在安庆设立内军械所和1862年李鸿章在上海设立三所洋炮局开始的。但这些军事工业均属草创,规模很小,几乎没有使用机器。真正的近代军事工业是从1865年曾国藩、李鸿章在丁日昌的积极倡议下,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开始的。从1865年到1890年,洋务派在全国各地共创办了 21个军工局(厂),其中规模较大的有江南制造总局、金陵机器局、福州船政局、天津机器局、湖北枪炮厂。

(二)民用工业。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,洋务派在继续“求强”的同时,着手兴办以“求富”为目的的民用企业。其中包括采矿、冶炼、纺织等工矿业以及航运、铁路、 邮电等交通运输事业。自70年代到90年代,共创办民用企业20多个,除少数采取官办方式、个别的(如湖北织布局)一度采取官商合办方式外,其余企业都采取了官督商办的方式。轮船招商局、开平矿务局、电报总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是当时最重要的几个官督商办民用企业。

(三)编练海军。1874年,日本派兵侵略台湾在清朝统治阶级内部引起了极大震动。经过半年多的讨论,清朝统治阶级内部终于达成共识,确立了加强海防的方针,任命沈葆桢和李鸿章分别督办南北洋海防事宜,每年从海关税、厘金项下拨解经费。清政府一开始即以创建北洋海军为重点,筹建海军主要由李鸿章负责。海军舰只除由福州船政局和江南制造总局制造外,主要购自英、德两国。至1894年,分别建成福建水师、南洋水师和北洋水师,共有船舰六七十艘,已具有相当规模。

4.试论19世纪中后期中国思想文化变迁

(一)师夷长技以制夷

魏源在《海国图志》中明确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。魏源认为西方的长技主要体现在战舰、枪炮、养兵练兵的方法等军事方面。主张建立造船厂、火器局,制造各种兵舰枪炮。魏源的《海国图志》及其所表达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,开辟了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方向,在中国近代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。

(二)早期维新思想

早期维新思想主张革新政治,建立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。马建忠介绍了西方资产阶级“三权分立”的政治学说;王韬介绍了西方国家“君主”“民主”“君民共主”三种政治制度,认为“君民共主”制度最善;薛福成介绍了英国资产阶级议会中的两党制;郑观应在19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则明确提出在中国实行议会制的主张。

(三)第二阶段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,以学习西方社会制度为主要特点。19世纪90年代,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,宣传西方政治制度和变法主张,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,主张兴民权,实行君主立宪;20世纪初,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,主张实行民主共和,武昌起义后,建立中华民国,颁布《临时约法》,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;北洋军阀统治时期,民主共和仍是革命派为之奋斗的目标。

四、论述题

1、试论三国魏晋时期历史文化的时代新特点

(一)大中城市的增加。三国时期,一批新型的城市开始出现,比如曹魏、东汉临时的都城许县,魏国自身最初的都城邺县,曹操家族的故乡谯县,与洛阳和长按并称为“五都”。在蜀汉,汉中的重要性大为提高,称为诸葛亮北伐的大本营。

(二)经济的新发展。三国是竞争时代,群雄并起。各国的经济都有新的发展。比如曹魏,广泛开展屯田;蜀汉在成都平原加强古代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维护和管理;孙吴在南方的经济发展。

(三)玄学。魏晋时期的一种哲学思潮。这一哲学思潮把《老子》、《庄子》、《周易》三部书称“三玄”,尊奉为最高经典,把老庄思想和儒家经义相结合,构造出具有高难度抽象性和思辨性的理论体系,以取代汉代的神学体系。玄学家多是所谓名士,他们畏惧政治斗争,逃避现实,谈论空虚玄远之学,形成风气。代表人物有何晏、王弼、嵇康、阮籍、向秀、郭象等。东晋时,佛教般若学传入,学佛者多用玄学理论翻译和解释佛经,随着佛教的兴盛,玄学便逐渐衰微。

(四)九品中正制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。曹丕称帝后,采纳陈群的建议,制定了九品官人法。具体内容是通过品评,将士人分为九等,朝廷任命中正官到各地主持品评,被评为上等者,将被推荐到各级行政机构中去做官。九品中正的实行结束了两汉以来乡举里选的察举制度,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重大改革,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。

2、评论你读过的一本近十年出版的近现代史著作

王奇生著《党员党权与党争:1924-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》。作者以国民党的治党史为研究重点,着重考察国民党的组织结构、党员的社会构成、政治录用体制、党政关系、派系之争与党内精英冲突、党民关系与阶级基础等问题。在研究方法上,作者尝试从社会史的角度切入,将政治史和社会史结合起来,将国民党史放在更为广阔的社会历史变迁的背景中来描述。

五、小论文(50分)

一段毛泽东1920年的《致向警予》书信和《“全自治”与“半自治”》材料,主要是毛泽东号召湖南独立自治,建立“湖南国”的内容。自拟题目。


2014四川大学中国史考研真题

历史学考研网

三、简答题

1.唐代中后期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

唐朝经济重心由北向南偏移的主要表现:

(1)南迁增加了南方人口数量。唐朝经济重心由北向南偏移的主要表现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。充足的劳动力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,因此,北方人口南迁增加了南方人口数量,这在一定程度上,推动了南方农业生产。安史之乱前,我国北部河南一带及河北一带是人口发展最快的地区,北方与南方的人口差异较大,两者比例为6:4,北方人口总数远远高于南方。但安史之乱发生后,南北方人口出现了逆转性变化,社会局面也发生了扭转,严重影响了我国唐朝人口分布和增长。南方人口越来越秘籍,极大推动了南方经济发展,与此同时,经济重心也由北向南偏移,且持续了很长的时间。

(2)南方土地利用率提高。随着南方人口数量增长,其农业也不断的发展。最初,南方的农作轮作制从一年两次逐渐过渡到一年三次。西南地区采用复种方法,使稻麦一年收割两次,后来采用间歇轮作复种,间歇轮作等方式,使一年内农业丰收三次,提高了农作物产量,充分利用土地进行农作生产,使土地利用率进一步提高。后期,南方开始围水造田,进一步扩大农业生产。

(3)农业生产技术发展。《耒耜经》提到,在唐朝江南地区,农作物生产主要工具包括耙、犁等,土地经过犁田处理后,将土块用耙碾碎,并拔掉杂草,最后用犁将地面压平,使土地达到种植标准。

(4)南方水稻种植是我国粮食主要来源。随着南方农业的不断发展,开发的水田也越来越多,农作物品种分布产生了一些细微变化。栗和麦是我国唐朝种植的主要农作物,栗的产地较多,包括四川东部、河西走廊、黄土高原以及华北平原等地区。安史之乱发生后,大量的北方人口向南迁移,使水稻种植技术得到了提高,而品种也逐渐增多,发展到后来,南方水稻逐渐变成了我国的主要粮食来源,其产量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据第一,极大地推动了南方的农业发展。

(5)南方经济作物专业课种植技术逐渐提高。茶叶的种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经济作物种植中,且种植技术较为成熟。江南地区还出现了密植型的茶园。

(6)南方生产技术的发展。北方人口的南迁,提高了南方小麦种植技术,使南方的稻麦产量逐渐提高,大大提高了其经济发展水平。

2.清代前期在边疆地区施行的不同于内地的统治措施

(一)东北地区。在东北地区,清廷实施军府制,设奉天将军驻盛京(沈阳),吉林将军驻吉林,黑龙江将军驻齐齐哈尔。又分设总管、副都统等机构,加强管理。对于 边远地区如黑龙江下游、库页岛等地未入旗籍的少数民族,则沿用当地旧制设乡长 (喀喇达)和姓长(噶珊达)。清政府还在黑龙江两岸和额尔古纳河设卡伦,建立常规巡边制度,加强对俄国的防范。

(二)蒙古地区。在内外蒙古地区,均实行札萨克制,即盟旗制度。蒙古各部划分为旗,旗是基本行政单位,合若干旗为一盟。旗有札萨克(即旗长),盟有盟长。札萨克为世袭之职,盟长则由中央任命。此外,中央又派大员驻在各要地,以加强控制。此外,清政府在内蒙古地区设察哈尔、热河都统、绥远将军,在外蒙古地区设乌里雅苏台将军、科布多参赞大臣、库伦办事大臣等,以加强对蒙古地区的管理。

(三)新疆地区。在新疆地区,乾隆时征服准噶尔及回部后,为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统治,设伊犁将军,驻惠远城(今霍城东南),又设参赞大臣为辅,总理天山南北路之军事、政治、边防诸务。在天山南路地区,也就是在回部(维吾尔族)地区,于喀什噶尔(今喀什市)设参赞大臣,节制天山南路各城。伯克,由维吾尔贵族充任,以管理各城事务,但废除原有的伯克世袭制,伯克可随时升调,其制与内地的官制基本相同。

(四)西藏地区。乾隆年间,清廷提高了驻藏大臣的职权,明确规定驻藏大臣和达赖、班禅的地位平等。西藏地方的行政、军事、财政长官及各大寺庙的管事喇嘛,都由驻藏大臣会同达赖简选。西藏的对外联系,均由驻藏大臣全权办理。达赖、班禅的财政机构的一切收支,统归驻藏大臣稽查总核。达赖、班禅的继承人问题,也必须由驻藏大臣监临决定。乾隆帝特创金本巴瓶制度,在大昭寺内设一金本巴瓶,规定达赖、班禅及大呼图克图的灵童转世,须由诸喇嘛当众于金瓶内抽签,并由驻藏大臣或理藩院尚书亲临监督确定,以避免地方上层贵族操纵,加强中央政府对西藏地区的控制。

(五)西南地区。清初对苗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统治是沿袭元、明的土司制度, 即以少数民族的首领担任当地的土官,文职有土知府、土知州、土知县等,武职有宣慰使、宣抚使、安抚使、招讨使、长官等。自明朝以来,为了加强中央的权力,消弭土司之患,即开始改土归流,就是废除世袭的土官,改设可以随时任免的流官。清朝也不断实行改土归流政策,但集中地、较大规模地改土归流,是在雍正一朝。雍正四年(1726年)至九年,清政府采纳云贵总督鄂尔泰的建议,通过招抚和镇压相结合的办法,在少数民族众多的广大西南地区,进一步实行“改土归流”政策,将很多少数民族世袭的土司改为流官。清廷在原土司地区设立府、厅、州、县,实行与汉族地区相同的制度,如清丈土地,编制户口,纳粮当差等。大大加强了西南地区与内地的联系,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,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及西南边防。

3、洋务运动的主要成就

(一)军事工业。洋务派办的军事工业9是从1861年曾国藩在安庆设立内军械所和1862年李鸿章在上海设立三所洋炮局开始的。但这些军事工业均属草创,规模很小,几乎没有使用机器。真正的近代军事工业是从1865年曾国藩、李鸿章在丁日昌的积极倡议下,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开始的。从1865年到1890年,洋务派在全国各地共创办了 21个军工局(厂),其中规模较大的有江南制造总局、金陵机器局、福州船政局、天津机器局、湖北枪炮厂。

(二)民用工业。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,洋务派在继续“求强”的同时,着手兴办以“求富”为目的的民用企业。其中包括采矿、冶炼、纺织等工矿业以及航运、铁路、 邮电等交通运输事业。自70年代到90年代,共创办民用企业20多个,除少数采取官办方式、个别的(如湖北织布局)一度采取官商合办方式外,其余企业都采取了官督商办的方式。轮船招商局、开平矿务局、电报总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是当时最重要的几个官督商办民用企业。

(三)编练海军。1874年,日本派兵侵略台湾在清朝统治阶级内部引起了极大震动。经过半年多的讨论,清朝统治阶级内部终于达成共识,确立了加强海防的方针,任命沈葆桢和李鸿章分别督办南北洋海防事宜,每年从海关税、厘金项下拨解经费。清政府一开始即以创建北洋海军为重点,筹建海军主要由李鸿章负责。海军舰只除由福州船政局和江南制造总局制造外,主要购自英、德两国。至1894年,分别建成福建水师、南洋水师和北洋水师,共有船舰六七十艘,已具有相当规模。

4.试论19世纪中后期中国思想文化变迁

(一)师夷长技以制夷

魏源在《海国图志》中明确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。魏源认为西方的长技主要体现在战舰、枪炮、养兵练兵的方法等军事方面。主张建立造船厂、火器局,制造各种兵舰枪炮。魏源的《海国图志》及其所表达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,开辟了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方向,在中国近代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。

(二)早期维新思想

早期维新思想主张革新政治,建立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。马建忠介绍了西方资产阶级“三权分立”的政治学说;王韬介绍了西方国家“君主”“民主”“君民共主”三种政治制度,认为“君民共主”制度最善;薛福成介绍了英国资产阶级议会中的两党制;郑观应在19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则明确提出在中国实行议会制的主张。

(三)第二阶段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,以学习西方社会制度为主要特点。19世纪90年代,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,宣传西方政治制度和变法主张,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,主张兴民权,实行君主立宪;20世纪初,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,主张实行民主共和,武昌起义后,建立中华民国,颁布《临时约法》,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;北洋军阀统治时期,民主共和仍是革命派为之奋斗的目标。

四、论述题

1、试论三国魏晋时期历史文化的时代新特点

(一)大中城市的增加。三国时期,一批新型的城市开始出现,比如曹魏、东汉临时的都城许县,魏国自身最初的都城邺县,曹操家族的故乡谯县,与洛阳和长按并称为“五都”。在蜀汉,汉中的重要性大为提高,称为诸葛亮北伐的大本营。

(二)经济的新发展。三国是竞争时代,群雄并起。各国的经济都有新的发展。比如曹魏,广泛开展屯田;蜀汉在成都平原加强古代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维护和管理;孙吴在南方的经济发展。

(三)玄学。魏晋时期的一种哲学思潮。这一哲学思潮把《老子》、《庄子》、《周易》三部书称“三玄”,尊奉为最高经典,把老庄思想和儒家经义相结合,构造出具有高难度抽象性和思辨性的理论体系,以取代汉代的神学体系。玄学家多是所谓名士,他们畏惧政治斗争,逃避现实,谈论空虚玄远之学,形成风气。代表人物有何晏、王弼、嵇康、阮籍、向秀、郭象等。东晋时,佛教般若学传入,学佛者多用玄学理论翻译和解释佛经,随着佛教的兴盛,玄学便逐渐衰微。

(四)九品中正制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。曹丕称帝后,采纳陈群的建议,制定了九品官人法。具体内容是通过品评,将士人分为九等,朝廷任命中正官到各地主持品评,被评为上等者,将被推荐到各级行政机构中去做官。九品中正的实行结束了两汉以来乡举里选的察举制度,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重大改革,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。

2、评论你读过的一本近十年出版的近现代史著作

王奇生著《党员党权与党争:1924-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》。作者以国民党的治党史为研究重点,着重考察国民党的组织结构、党员的社会构成、政治录用体制、党政关系、派系之争与党内精英冲突、党民关系与阶级基础等问题。在研究方法上,作者尝试从社会史的角度切入,将政治史和社会史结合起来,将国民党史放在更为广阔的社会历史变迁的背景中来描述。

五、小论文(50分)

一段毛泽东1920年的《致向警予》书信和《“全自治”与“半自治”》材料,主要是毛泽东号召湖南独立自治,建立“湖南国”的内容。自拟题目。

成都大学研究生真题(成都大学研究生真题答案)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成都大学研究生真题(成都大学研究生真题答案)

分享到:更多

相关推荐

    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       
    验证码:

    考研百科,考研究生全知道

   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